![]() |
從戰國時代的五條弦到唐朝的十三條弦;
從近代的十六條弦到現代的二十一條弦;
從口傳心授到記譜定音;
從單一獨奏到合奏,伴奏,協奏;
從統一教材到專業考級;
從中國本土到世界各地;
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的古箏經歷了2500多年的巨大變革!
近十年來,在中國相繼涌現出一批又一批青年演奏家及全新的古箏音樂作品,這些青年演奏家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突破傳統的演奏技巧,這些全新的作品則以古箏獨特的音響,音色及形式出現在中國和世界的舞台之上!
當你看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與六十多人的西洋管弦樂隊合作演出時,得心應手,忘我自若;
當你得知這些青年演奏家,作曲家,在多個國內音樂節及國際比賽中,榮獲金獎;
當你瞭解到他們以執著的精神,國際的胸懷,進行革新,創作,使古箏這一古老的樂器為世界現代新音樂的舞台散發出一縷奇光異彩;
我,作為一個從事古箏事業近六十年的專業音樂家,心裏感到無限的欣慰!中華民族的國粹古箏–後繼有人!
今天, 在我的多年老友應裘迪的大力支持下,幸運地邀請到這樣一位杰出的青年古箏演奏家劉樂參加我們的第二十九屆年度音樂會, 讓我們的團員及灣區音樂愛好者認識這樣一位箏壇新秀,也希望我們的聽眾能對古箏新音樂有所瞭解,更能像劉 樂所希望的,通過他的忘我投入的舞台藝術表現,把每個人帶到各種不同層次的音樂境界中。
今天,除了劉樂的獨奏外,還有我們老團員的齊奏,金花組的合奏,紫蘭組與茉莉花組等與劉樂齊奏,可以說是中美古箏大攜手。雖然我們今天的舞台不算大,但意義深遠博大。我的老師曹正先生曾在四十多年前倡導“茫茫九派流中國,天下箏人是一家”。我們希望他的理想能通過一代代箏人的團結努力而發揚光大!
僅祝演出成功!
舊金山古箏樂團音樂總監
劉維姍
《戰颱風》 王昌元曲
樂曲緊湊凝煉,節奏密集,場面熱烈,氣勢磅礡。表現了碼頭工人面對颱風頑強搏鬥的精神。是六十年代優秀創作箏曲。此次劉維姍女士和劉樂先生與本團團員聯手合奏,寓意:“天下箏人為一家”。
《天下大同》 曹正 訂譜
此曲為中州古調,是一首著名的河南板頭曲,具有濃厚的河南的鄉土氣息及風格。“高山流水”組在排練時不斷研討,發揮眾人所長使此曲賦於時代感。劉維姍女士和劉樂先生參與本組共同演奏,寓意:繼承傳統。
《祀》 沈逸文 曲
作品嘗試對《春之祭》中的部分和聲以及節奏型進行臨摹,但用古箏特有的一些手法進行表現。作品以簡潔面明了的快、慢、快為總體結構。快板描述的是祭祀時歡鬧、熱烈的場面。慢板則是描寫祭祀少女的一段悲傷的獨舞。非傳統的定弦為整部作品新構架的和聲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一股異域的風情。中國傳統民族樂曲古箏與這些新穎和聲的沖擊也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一種結合。
《鐵馬吟》 趙登山 曲
鐵馬:指掛在廟宇、庭院、屋檐下的鐵片。該曲以緩慢幽深的旋律來模擬古琴的音色,描繪出香煙縷縷、佛聲陣陣、祥和寧靜的如詩意境“山風悄上白玉階,古墙探出菩提葉,蓮花座前香火幽,鐵馬輕聲喚明月”。
《袖夢》 劉樂 曲
樂曲靈感來源于中國古典民間舞“水袖舞”,運用唐樂的音律及流動的音樂線條營造出舞動中水袖“行雲流水”般的各種形態,律動的快板則體現出水袖舞中“力”的美感,這一藝術中的剛柔並濟,人袖合一的舞蹈情緒,袖間流露的絲絲情意,動人心扉……
《梁祝》 何占豪 陳鋼 曲,
關聖佑 改編,蘇振波古箏演奏譜
此曲根據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由本團金花組用古箏與她們的合作夥伴史伯睿小提琴再次合作,以現代年輕人,中西樂器結合的方式演繹出中國家喻戶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風之色彩》 迪斯尼電影【風中奇緣】插曲 顧冠仁 編曲
這是迪斯尼電影【風中奇緣】中的一首插曲,由原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著名作曲家顧冠仁先生為本團金花組委約特別編曲。幾年來金花組成功的演奏博得了廣大灣區觀眾的極好評價。
《醉蓮賦》 李磊 曲
此曲是上海青年作曲家李磊先生為劉樂量身打造的古箏獨奏曲,以婉轉、流暢、細膩的線條交織成複雜的層次,產生蓮對光的多重折射,形成一幅光洒蓮葉,露叩蓮心,蓮動玉池的醉人畫面。
《光影如歌》 劉樂 編曲
樂曲運用多種傳統古箏演奏技巧,結合流行通俗音樂和聲及即興的演奏手法,將大陸及港台多首耳熟能詳的經典影視劇主題音樂串聯起來並加以發展,通過极具魅力的古箏音樂的演繹,將一幕幕記憶中經典的光影畫面展現在你的眼前。
《西域隨想》 王建民 曲
箏曲《西域隨想》是作曲家王建民于1996年根據新疆地區民間音樂的素材而創作的一幅異域風情畫。樂曲運用了較有西域特色的复合節拍及多變的節奏,結合快速指序及拍擊等技巧,通過力度、速度、情緒的變化,刻劃出西域蒼茫的美景及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
《梅花三弄》 古曲 劉維姍 改編
源於晉朝肥水之戰大將桓伊為王徽之所即興演奏笛曲,由唐朝顏師古改編成古琴曲,旋律明快活潑,節奏鏗鏘有力。此次演奏是劉樂參與的劉維姍即興演奏版本。
劉樂是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的古箏演奏家教育家王蔚副教授至今。他1985年出生於中國湖南省湘潭市,7歲開始跟隨李敏敏老師及李磊老師學習古箏;8歲開始登台演奏;1998年,以專業第一的優異成績考入武漢音樂學院附中,先後師從趙毅、王婷、王運等多位箏家,曾四次獲得一等獎學金,並免試直升本科。在上海音樂學院就讀期間,曾獲多種獎學金並免試直升研究生。
他曾參與多項比賽獲多種獎項,其中包括中國音樂最高權威大獎“金鐘獎”金獎及唯一設立的“當代作品演奏獎”。
他受邀與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德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美國VU交響樂團、丹麥奧登賽交響樂團、芬蘭新室內樂團、比利時愛樂室內樂團、盧森堡小交響樂團、新加坡華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音樂會。他在全球首演10余首中外作曲家創作的箏樂獨奏、小協奏作品如《DEEP HEART》, 《醉蓮賦》等,及多部交響協奏作品如 《OUVERTURES》、《綠茶、地震與頑強不息》等。此外自身亦創作改編《袖夢》、《庭院深深組曲》、《向南舞姬》、《光影如歌》等箏樂作品。他曾出訪美國、德國、瑞典、丹麥、芬蘭、比利時、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參演各大國際音樂節,並在哥德堡大學、歐登塞音樂學院、赫爾辛基大學、美國VU大學等地舉辦交流講演,更在中國最富盛名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50週年華誕”系列中舉辦了唯一的個人專場音樂會。近年 在中國各地巡回舉辦個人音樂會十余場。其精湛技藝與演奏魅力也得到眾多媒體的報道與贊賞,曾接受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日本TBS電視台、瑞典國家電視台、丹麥國家廣播電台、歐洲古典音樂頻道、哥德堡城市電台以及中國各大報章雜誌的采訪與報道。他是首位獲得歐洲“GOLDEN RADIO”廣播大獎的中國民樂演奏家。
劉樂的古箏演奏,有著獨特的舞台魅力,演奏大氣剛勁中不失細膩委婉。樂曲中極具個人色彩的獨特音樂處理,讓他的音樂更具靈動和天馬行空的魅力。中西結合的理念、開闊的國際視野、導師的嚴格悉心教導、虛心求教勤奮好學的態度、多元化的演奏路線,都使得劉樂的古箏演奏日漸精進,而其在恪守傳統的基礎上將作為年輕一代的音樂觀念注入了古箏這一古老的樂器,更使之成為中國新生代杰出的青年古箏演奏家中的佼佼者。